2020-06-22 11:23:07
初见位于巴西圣保罗Pompéia(庞贝)的SESC休闲中心的图片,即被其粗犷的形象所惊艳,再仔细研读下来,越发觉得感动。它和我们周边充斥的“看似奢华但内心无物的”、“装饰繁琐堆砌的”、“售楼处式精致显摆的”、“娘炮式虚伪忸怩作态的”、“玩弄建筑手法无病呻吟的”……所谓精致的建筑形成了一种反差,它看起来甚至显得“寒酸”、“粗野”、“粗糙”,但却让人感觉“无比真实、直击人心”。这种感觉在面对一些艺术家(如梵高)的作品时能够感受到,也在一些艺术家(如艾未未)以及那些和艺术家关联密切的建筑师(如王澍、刘家琨等)的设计作品中体会过。
项目命名为“休闲中心”而不是“体育文化中心”实际上已经说明了建筑师的态度——创造一个适宜于市民玩乐和聚会的、“轻松”的空间而不是“沉重”的、“充满竞争”的场所。建筑师无疑希望通过一种放松的方式,将文化、艺术、健身等内容在不经意间传递给市民。
从作品也认识了这位伟大的、还不太为人所知的、出生于意大利的巴西现代派建筑师——Lina Bo Bardi(1914,12,5~1992,3,29)。她同时还是工业设计师、专业媒体人、社会活动家、历史保护主义者。(关于其个人故事,读者可以搜索阅读其它文章获得更多信息。)
她致力于创造“因地制宜”的巴西建筑,她的设计简洁明快、不落窠臼,具有强烈的力量感,建造工艺多采用当地普通的材料及施工工艺,从不追求高科技和豪华感,这也是她称之为的“ Arquitetura Povera”(“贫穷”的建筑)。
Bardi最为重要的建筑项目之一即是SESC Pompéia(分期建造,1977~1986年)。这是非营利性商业社会服务组织(Serviço Social do Comércio,简称SESC。成立于1940年代的非政府组织,旨在为成员提供健康服务以及体育和文化活动。)在圣保罗Pompéia的一个休闲中心。这是由一个旧的钢桶工厂经改建、加建而成的集体育、文化以及其他各种休闲活动的场所。
Bardi另一个重要的建筑作品是巴西圣保罗艺术博物馆(简称“MASP”),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仔细研究。
巴西圣保罗艺术博物馆 ©Wilfredor(CC0 1.0)
整体鸟瞰 ©Fernando Stankuns(CC BY-NC-SA 2.0)
由于现代分工的精细性,现代工程设计、建造常常是脱节的——建筑师面对图纸设计、建造者按图纸被动实现设计,二者画地为牢、各自为战,看似井井有条,但又让人感觉机械,缺少灵动。
这个项目中,建筑师将设计搬至工地,他们和建筑工人、技术员、艺术家以及一直在此活动的市民们一起“因地制宜”完成了整个项目的建造,机械中融合了手工的情感。这种工作方式也正是那些“不懂设计”的艺术家常常采取的一种模式,很容易产生“意料之外、情理之中”的解决方案。
平面功能分布
展览区 © victortsu(CC BY-NC 2.0)
新建混凝土塔楼
场地东南角尽端新建的两座混凝土塔楼主要提供了体育、健身的空间,它们于1986年开放。大体量的5层塔楼(层高约8米)容纳了游泳、篮球、足球、健身场馆,小体量的12层塔楼(层高约4米)则提供了垂直交通、舞蹈、体操等空间。
新建塔楼、水塔典型平面图
两座塔楼为什么分开而不是合成为一座?这其中的原因应该是建筑师有意识避开两塔之间原有的河流,并通过覆盖河沟的架空木栈道来提醒人们场地的原本情况。同时,这也利于基础结构设计。
新建的混凝土塔楼无疑从体量和形式上都令人震撼,与厂房部分形成巨大反差,但由于偏居一隅以及粗犷的形式产生的亲和性,二者之间却并没有“违和感”。
其中的方塔基本是一个封闭的立方体,其东西墙面均各有20个“洞口”(不是窗户,内部有红色推拉格栅);另一切角的立方体墙面上则“随机地”点缀着方形的窗户。
新建部分不同角度三维示意图
“孔洞”
新建混凝土方塔东西两面的异形“孔洞”同样是令人浮想联翩,这些形状从哪儿来?变形虫?隐喻“弹孔”?无论如何,这种“异想天开”但又“合情合理”的异形孔洞相比于规则的洞口给封闭的建筑带来一丝轻松与浪漫。据称建筑师将其称为“西班牙内战孔”。
空中连廊
分开的两栋塔楼(垂直距离约15米)从建筑形式上自然地产生了丰富性。小塔楼作为垂直交通空间(电梯、疏散楼梯)及辅助的更衣室必然需要和大塔楼产生联系。
建筑师采用4组互相错位的Y形空中连廊同样完全出乎“意料之外”,连廊提供了两者之间必要的联系、紧急情况下的疏散,又客观上提供了室外的休息、交流空间,成为建筑的重要特色之一。
模型中上下重叠的Y型空中连廊
混凝土水塔
高达70m的新建圆柱形混凝土水塔据称坐落于原工厂烟囱的位置,从形式上也起到“隐喻”作用。水塔特殊的水平向“蕾丝花边”式肌理同样令人“瞠目结舌”,原本枯燥的圆柱体竟然让人产生了无数的联想。这种肌理也与塔楼的粗犷的木模板肌理形成一定的反差。据称这是建筑师向墨西哥著名建筑师路易斯·巴拉干(Luis Barragán)致敬。
©Døgen(CC BY-NC 2.0)
塔楼和水塔混凝土肌理的反差
原有地形上的河道以木甲板覆盖,暗示了场地的历史。木栈道上配置了“瀑布”,周边也设置了淋浴,这也让木栈道成为了城市海滩——市民日光浴的场所,充满了自由、热情、平民化的气氛。
色彩
早期现代建筑中常以局部鲜艳的色彩作为整体气氛的调节器,这也是柯布西埃常用的设计手法。同样,作为深受现代建筑影响的建筑师,Bardi看来也较为喜好这种“简单高效”的装饰手段。暖色的、粗犷的混凝土墙面上,红色的大门、风口、格栅、窗框、入口门套、外置管材等不禁让人产生“莫名的兴奋”。
红、蓝色管线 © victortsu(CC BY-NC 2.0)
应该说,建筑师的设计离不开其“世界观、价值观、人生观”。Bardi的设计不可避免地体现出其对“平等”、“自由”、“真理”的追求,对“历史”的尊重,对“特权”、“阶级”、“专政”、“虚伪”的厌恶,这当然与建筑师的人生经历有着必然的联系。
本文作者介绍:
褚智勇,东南大学建筑系工学学士,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硕士,教授级高级建筑师,一级注册建筑师。曾著有建筑材料与构造类畅销书《建筑设计的材料语言》,现为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。
予人玫瑰,手有余香……如认可本文内容,请转发给更多需要的人士!
0/250